|
000
|
01815nam0 22003011 450
|
|
001
|
0120210515
|
|
005
|
20240920210515.0
|
|
010
|
|
@a978-7-301-33832-2@dCNY96.00
|
|
100
|
|
@a20230524d2023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 z 001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机器人简史@Aji qi ren jian shi@f(美) 达斯汀·阿伯内特著@d= The american robot a cultural history@ffDustin A. Abnet@g李尉博译@zeng
|
|
210
|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3.04
|
|
215
|
|
@a432页@c图@d23cm
|
|
300
|
|
@a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技术治理理论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
|
314
|
|
@a达斯汀·A.阿伯内特 (Dustin A.Abnet), 加州大学美国研究系副教授。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和美国研究学者, 专业领域为文化史和知识发展史、科学与技术史。李尉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机器人科幻文学、科技文化等课题, 曾发表论文《“走向行动”的技术哲学》, 出版译著《你以为你是谁?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斯蒂格勒与技术哲学的未来》等。
|
|
320
|
|
@a有索引
|
|
330
|
|
@a本书主要研究了机器人从想象到现实, 从概念到日常产品的历史。由于机器人无论从生产到文化都以美国最为悠久和系统, 所以作者主要的研究焦点是美国的机器人历史。本书按照历史时段讲机器人的历史分成三个时期, 从1790年到2019年。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应用是个丰富的文化史, 它不仅具有直接的生产功能, 是大工业社会的一部分, 同时机器人又代表着机器的极限, 激发着人们不断去思考人类与机器的终极问题, 人与机器的关系, 人类自己与创造物的关系, 人类自身能否和机器融合的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关系到人类如何定义自己的终极之问。
|
|
500
|
10
|
@aAmerican robot a cultural history@mChinese
|
|
606
|
0
|
@a机器人@Aji qi ren@x技术史@y美国
|
|
690
|
|
@aTP2@v5
|
|
690
|
|
@aTP242-097@v5
|
|
701
|
1
|
@a阿伯内特@Aa bo nei te@g(Abnet, Dustin A.)@4著
|
|
702
|
0
|
@a李尉博@Ali wei bo@4译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30524
|
|
905
|
|
@aCKNYKJZYXY@b300705661-3@dTP2@e243@f3
|
|
|
|
|
| |
| 机器人简史/(美) 达斯汀·阿伯内特著= The american robot a cultural history/fDustin A. Abnet/李尉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04 |
| 432页:图;23cm |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技术治理理论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 ISBN 978-7-301-33832-2:CNY96.00 |
| 本书主要研究了机器人从想象到现实, 从概念到日常产品的历史。由于机器人无论从生产到文化都以美国最为悠久和系统, 所以作者主要的研究焦点是美国的机器人历史。本书按照历史时段讲机器人的历史分成三个时期, 从1790年到2019年。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应用是个丰富的文化史, 它不仅具有直接的生产功能, 是大工业社会的一部分, 同时机器人又代表着机器的极限, 激发着人们不断去思考人类与机器的终极问题, 人与机器的关系, 人类自己与创造物的关系, 人类自身能否和机器融合的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关系到人类如何定义自己的终极之问。 |
| ● |
正题名:机器人简史
索取号:TP2/24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05661
|
300705661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P2/243]
|
在馆
|
|
|
2
|
705662
|
300705662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P2/243]
|
在馆
|
|
|
3
|
705663
|
300705663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P2/243]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