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582oam2 22003251 450
|
|
001
|
0122204646
|
|
005
|
20241022204646.0
|
|
010
|
|
@a978-7-5111-5862-8@dCNY58.00
|
|
100
|
|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零碳未来, 如何参与?@Aling tan wei lai, ru he can yu?@f老C, 中伍, 小叶著
|
|
210
|
|
@a北京@c中国环境出版集团@d2024.07
|
|
215
|
|
@a217页@c彩图@d21cm
|
|
225
|
2
|
@a碳书系@Atan shu xi@i科普
|
|
300
|
|
@a一分钟扯碳
|
|
300
|
|
@a本书得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支持
|
|
320
|
|
@a有书目
|
|
330
|
|
@a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不久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 该报告发布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各个领域的进展和技术方案, 评估了国家气候承诺对长期排放目标的影响。通过对报告的解读, 本书引导读者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更是影响我们生活的现实挑战。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 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碳中和时代。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 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战场。碳中和城市该如何建设? 从能源使用到城市规划的每个环节都将是构建零碳未来的关键步骤。与此同时, 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的涌现正在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本书也展示了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
|
|
410
|
0
|
@12001@a碳书系@i科普
|
|
606
|
0
|
@a无污染能源@Awu wu ran neng yuan@j普及读物
|
|
690
|
|
@aX3@v5
|
|
690
|
|
@aX382-49@v5
|
|
701
|
0
|
@a老C@Alao C@4著
|
|
701
|
0
|
@a中伍@Azhong wu@4著
|
|
701
|
0
|
@a小叶@Axiao ye@4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820
|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2716-8@dX3@e130@f3
|
|
|
|
|
| |
| 零碳未来, 如何参与?/老C, 中伍, 小叶著.-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4.07 |
| 217页:彩图;21cm.-(碳书系.科普) |
| 一分钟扯碳.-本书得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支持 |
| |
| ISBN 978-7-5111-5862-8:CNY58.00 |
|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不久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 该报告发布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各个领域的进展和技术方案, 评估了国家气候承诺对长期排放目标的影响。通过对报告的解读, 本书引导读者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更是影响我们生活的现实挑战。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 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碳中和时代。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 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战场。碳中和城市该如何建设? 从能源使用到城市规划的每个环节都将是构建零碳未来的关键步骤。与此同时, 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的涌现正在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本书也展示了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 |
| ● |
正题名:零碳未来, 如何参与?
索取号:X3/13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12716
|
300712716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X3/130]
|
在馆
|
|
|
2
|
712717
|
300712717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X3/130]
|
在馆
|
|
|
3
|
712718
|
300712718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X3/13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