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939nam0 22003251 450
|
|
001
|
0123185737
|
|
005
|
20241023185737.0
|
|
010
|
|
@a978-7-5194-7608-3@b精装@dCNY89.00
|
|
100
|
|
@a20240304d2024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迈向乡村振兴@Amai xiang xiang cun zhen xing@e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f孙惠娜, 方凤玲著
|
|
210
|
|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3
|
|
215
|
|
@a207页@c图@d25cm
|
|
300
|
|
@a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图书 光明版
|
|
314
|
|
@a孙惠娜, 女, 32岁, 山东省淄博市人, 汉族,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方凤玲, 女, 61岁, 陕西省西安市人, 汉族,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经济纵横》《上海经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
|
320
|
|
@a有书目 (第186-207页)
|
|
330
|
|
@a本书基于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农村工作的重点开始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历史节点, 以构建脱贫攻坚成果的“合法性”和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性”升级为主轴,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两大战略从“低阶治理”向“高阶治理”的转换。本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有效衔接”“为什么要实现有效衔接”“有效衔接面临哪些问题”“实现什么样的有效衔接”“怎样进行有效衔接”五个问题。在对五个问题的回答中, 做到问题之“道”与方法之“术”相统一, 衔接理论与衔接实践相统一, “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升级相统一, 具有问题导向性和现实关照性。
|
|
517
|
1
|
@a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Atuo pin gong jian yu xiang cun zhen xing you xiao xian jie yan jiu
|
|
606
|
0
|
@a农村@Anong cun@x扶贫@x研究@y中国
|
|
606
|
0
|
@a农村@Anong cun@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中国
|
|
690
|
|
@aF323@v5
|
|
690
|
|
@aF323.8@v5
|
|
690
|
|
@aF320.3@v5
|
|
701
|
0
|
@a孙惠娜@Asun hui nuo@4著
|
|
701
|
0
|
@a方凤玲@Afang feng ling@4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304
|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0769-70@dF323@e420@f2
|
|
|
|
|
| |
| 迈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孙惠娜, 方凤玲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4.03 |
| 207页:图;25cm |
| 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图书 光明版 |
| |
| ISBN 978-7-5194-7608-3(精装):CNY89.00 |
| 本书基于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农村工作的重点开始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历史节点, 以构建脱贫攻坚成果的“合法性”和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性”升级为主轴,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两大战略从“低阶治理”向“高阶治理”的转换。本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有效衔接”“为什么要实现有效衔接”“有效衔接面临哪些问题”“实现什么样的有效衔接”“怎样进行有效衔接”五个问题。在对五个问题的回答中, 做到问题之“道”与方法之“术”相统一, 衔接理论与衔接实践相统一, “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升级相统一, 具有问题导向性和现实关照性。 |
| ● |
正题名:迈向乡村振兴
索取号:F323/42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10769
|
300710769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3/420]
|
在馆
|
|
|
2
|
710770
|
300710770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3/42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