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705nam 2200313 450
|
|
001
|
012021000018
|
|
005
|
20210825135225.1
|
|
010
|
|
@a978-7-5001-6445-6@dCNY59.00
|
|
100
|
|
@a20210604d2021 em y0chiy50 ea
|
|
101
|
2
|
@achi@aeng@c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cf z 000gy
|
|
106
|
|
@ar
|
|
200
|
1
|
@a许渊冲译汉魏六朝诗@Axu yuan chong yi han wei liu chao shi@d= Golden treasury of Chinese poetry in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f译许渊冲@zeng
|
|
210
|
|
@a北京@c中译出版社@d2021.1
|
|
215
|
|
@a331页, [1] 叶图版@c肖像@d20cm
|
|
225
|
2
|
@a百岁经典@Abai sui jing dian@i许渊冲英译作品@i传世诗篇
|
|
314
|
|
@a本书著: (西汉) 刘邦
|
|
314
|
|
@a许渊冲, 1921年生, 北京大学教授, 著名翻译家。
|
|
330
|
|
@a《汉魏六朝诗》收集了从两汉至隋八百多年间的诗歌, 这些诗歌反映了这段时期诗歌创作和发展的概貌,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页, 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这些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良传统, 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并在体裁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实现了由四言诗向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转变, 为我国诗歌在唐代更大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英文部分由著名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首位亚洲翻译家、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翻译。
|
|
410
|
0
|
@12001 @a百岁经典@i许渊冲英译作品@i传世诗篇
|
|
510
|
1
|
@aGolden treasury of Chinese poetry in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zeng
|
|
606
|
0
|
@a古典诗歌@Agu dian shi ge@x诗集@y中国@z汉代
|
|
606
|
0
|
@a古典诗歌@Agu dian shi ge@x诗集@y中国@z魏晋南北朝时代
|
|
690
|
|
@aI222@v5
|
|
701
|
0
|
@a刘邦@Aliu bang@4著
|
|
702
|
0
|
@a许渊冲,@Axu yuan chong@f1921-@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825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22125-27@dI222@e172@f3
|
|
|
|
|
| |
| 许渊冲译汉魏六朝诗= Golden treasury of Chinese poetry in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译许渊冲.-北京:中译出版社,2021.1 |
| 331页, [1] 叶图版:肖像;20cm.-(百岁经典.许渊冲英译作品.传世诗篇) |
| |
| |
| ISBN 978-7-5001-6445-6:CNY59.00 |
| 《汉魏六朝诗》收集了从两汉至隋八百多年间的诗歌, 这些诗歌反映了这段时期诗歌创作和发展的概貌,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页, 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这些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良传统, 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并在体裁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实现了由四言诗向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转变, 为我国诗歌在唐代更大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英文部分由著名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首位亚洲翻译家、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翻译。 |
| ● |
正题名:许渊冲译汉魏六朝诗
索取号:I222/17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22125
|
300622125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2/172]
|
在馆
|
|
|
2
|
622126
|
300622126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2/172]
|
在馆
|
|
|
3
|
622127
|
300622127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2/172]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