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书名: 长江文明 
作者: 冯天瑜 马志亮 丁援
出版信息: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21.9
开本页数: 23cm  304页, 33页图版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K2
科图分类:
主题词:
电子资源:
ISBN: 978-7-5217-2573-5
000 01756nam0 2200277 450
001 012022000048
005 20220427090741.6
010    @a978-7-5217-2573-5@dCNY79.00
100    @a20210915d2021 em y0chiy50 ea
101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af a 000yy
106    @ar
200 @a长江文明@Achang jiang wen ming@f冯天瑜, 马志亮, 丁援著
210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d2021.9
215    @a304页, 33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d23cm
314    @a冯天瑜, 历史学家,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马志亮,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著有《秦礼仪研究》《武昌老建筑》《样式雷》等。丁援,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 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
320    @a有书目 (第279-304页)
330    @a黄河与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历史悠长, 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齐名, 二者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自唐宋以后, 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 时至今日, 长江经济带仍是中国总量最大, 幅员最广的经济区, 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文明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今天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这本书综合介绍了长江全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通过与同纬度其他大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阐明了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优势; 作者详细梳理了典籍资料, 叙述了长江文化千年来的发展历程; 全面概述了长江全流域的文化分区, 说明了长江文明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 此外, 在大历史的视野下, 作者对长江经济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出了点评。
607    @a长江流域@Achang jiang liu yu@x文化史@x研究
690    @aK2@v5
701  0 @a冯天瑜@Afeng tian yu@4著
701  0 @a马志亮@Ama zhi liang@4著
701  0 @a丁援@Ading yuan@4著
801  0 @aCN@bCDNYKJZYXY@c20220427
905    @aCDNYKJZYXY@b300651959-61@dK2@e1525@f3
    
    长江文明/冯天瑜, 马志亮, 丁援著.-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9
    304页, 33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3cm
    
    
    ISBN 978-7-5217-2573-5:CNY79.00
    黄河与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历史悠长, 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齐名, 二者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自唐宋以后, 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 时至今日, 长江经济带仍是中国总量最大, 幅员最广的经济区, 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文明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今天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这本书综合介绍了长江全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通过与同纬度其他大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阐明了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优势; 作者详细梳理了典籍资料, 叙述了长江文化千年来的发展历程; 全面概述了长江全流域的文化分区, 说明了长江文明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 此外, 在大历史的视野下, 作者对长江经济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出了点评。
相关链接 在五车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长江文明     索取号:K2/1525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651959   300651959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2/1525] 在馆    
2 651960   300651960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2/1525] 在馆    
3 651961   300651961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2/1525] 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