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607nam 2200313 450
|
|
001
|
012022000219
|
|
005
|
20210623080619.6
|
|
010
|
|
@a978-7-02-016020-4@b精装@dCNY39.00
|
|
100
|
|
@a20210524d2021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spa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f z 000a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会合@Ahui he@f(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著@g(阿根廷) 恩里克·布雷恰绘@g范晔译
|
|
210
|
|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1.5
|
|
215
|
|
@a38页, [2] 叶图版@c图@d19cm
|
|
225
|
2
|
@a科塔萨尔作品系列@Ake ta sa er zuo pin xi lie
|
|
312
|
|
@a西班牙文题名原文取自封面
|
|
314
|
|
@a胡利奥·科塔萨尔, 阿根廷著名作家, 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人物之一。1914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1951年移居法国,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员。恩里克·布雷怡, 插画家、画家、编剧。1945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曾与阿根廷作家埃克托尔厄斯特黑尔德合作出版《切, 格瓦拉画传》等。
|
|
330
|
|
@a科塔萨尔经典短篇佳作, 曾收录在小说集《万火归一》中。战争时期, 一队士兵计划在山区登陆与另一支队伍会师, 其间不断经历死亡、饥饿、空袭和枪战等诸多磨难。但科塔萨尔向来不会只简单描写故事表面战争的残酷, 而是不断探寻在这一生死界限上个体的自我意识。作品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都深刻透露出科塔萨尔对于人之存在的独特反思。
|
|
410
|
0
|
@12001 @a科塔萨尔作品系列
|
|
500
|
10
|
@aReunión@mChinese
|
|
606
|
0
|
@a短篇小说@Aduan pian xiao shuo@y阿根廷@z现代
|
|
690
|
|
@aI704@v5
|
|
701
|
1
|
@a科塔萨尔@Ake ta sa er@g(Cortázar, Julio),@f1914-1984@4著
|
|
702
|
1
|
@a布雷恰@Abu lei qia@g(Breccia, Enrique),@f1945-@4绘
|
|
702
|
0
|
@a范晔@Afan ye@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524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53098-100@dI704@e787@f3
|
|
|
|
|
| |
| 会合/(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著/(阿根廷) 恩里克·布雷恰绘/范晔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5 |
| 38页, [2] 叶图版:图;19cm.-(科塔萨尔作品系列) |
| |
| |
| ISBN 978-7-02-016020-4(精装):CNY39.00 |
| 科塔萨尔经典短篇佳作, 曾收录在小说集《万火归一》中。战争时期, 一队士兵计划在山区登陆与另一支队伍会师, 其间不断经历死亡、饥饿、空袭和枪战等诸多磨难。但科塔萨尔向来不会只简单描写故事表面战争的残酷, 而是不断探寻在这一生死界限上个体的自我意识。作品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都深刻透露出科塔萨尔对于人之存在的独特反思。 |
| ● |
正题名:会合
索取号:I704/787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53098
|
300653098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704/787]
|
在馆
|
|
|
2
|
653099
|
300653099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704/787]
|
在馆
|
|
|
3
|
653100
|
300653100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704/787]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