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701nam 2200313 450
|
|
001
|
012022000539
|
|
005
|
20220607153642.6
|
|
010
|
|
@a978-7-5598-4378-4@b精装@dCNY62.00
|
|
100
|
|
@a20220303d2021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
@aCN@b450000
|
|
105
|
|
@ay z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逍遥与散诞@Axiao yao yu san dan@e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f(新加坡) 陈靝沅著@g周睿译
|
|
210
|
|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1.12
|
|
215
|
|
@a348页@d22cm
|
|
225
|
2
|
@a海外汉学译丛@Ahai wai han xue yi cong
|
|
312
|
|
@a英文题名原文取自版权页
|
|
314
|
|
@a陈靝沅, 新加坡人, 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和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
|
|
330
|
|
@a16世纪, 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北方官在罢官归隐之后选择投身于带有污名的文类, 在剧曲和散曲的“曲”世界中寻求安慰和满足。他们不是孤立地构建自己的曲创作世界, 而是参与到和其他文人唱和与创作的活动中。本书围绕这三位曲家的创作场域--王九思、康海在陕西, 李开先在山东--展开论述。他们不再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孤立曲家, 而是促使那些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次要的曲家浮出视线的因素。本书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探讨, 研究文人政治生涯的终结与投身曲创作、远离政治中心与致力于边缘文类创作之间的联系。
|
|
410
|
0
|
@12001 @a海外汉学译丛
|
|
500
|
10
|
@aSongs of contentment and transgression : discharged officials and literati communities in sixteenth-century north China@mChinese
|
|
517
|
1
|
@a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Ashi liu shi ji bei fang bian guan shi da fu ji qi qu jia chang yu
|
|
606
|
0
|
@a戏曲文学@Axi qu wen xue@x古典文学研究@y中国@z明代
|
|
690
|
|
@aI2@v5
|
|
701
|
0
|
@a陈靝沅@Achen tian yuan@4著
|
|
702
|
0
|
@a周睿@Azhou rui@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607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59928-30@dI2@e2172@f3
|
|
|
|
|
| |
| 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新加坡) 陈靝沅著/周睿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 |
| 348页;22cm.-(海外汉学译丛) |
| |
| |
| ISBN 978-7-5598-4378-4(精装):CNY62.00 |
| 16世纪, 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北方官在罢官归隐之后选择投身于带有污名的文类, 在剧曲和散曲的“曲”世界中寻求安慰和满足。他们不是孤立地构建自己的曲创作世界, 而是参与到和其他文人唱和与创作的活动中。本书围绕这三位曲家的创作场域--王九思、康海在陕西, 李开先在山东--展开论述。他们不再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孤立曲家, 而是促使那些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次要的曲家浮出视线的因素。本书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探讨, 研究文人政治生涯的终结与投身曲创作、远离政治中心与致力于边缘文类创作之间的联系。 |
| ● |
正题名:逍遥与散诞
索取号:I2/217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59928
|
300659928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172]
|
在馆
|
|
|
2
|
659929
|
300659929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172]
|
在馆
|
|
|
3
|
659930
|
300659930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2172]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