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717oam2 22003251 450
|
|
001
|
0102163410
|
|
005
|
20191102163410.0
|
|
010
|
|
@a978-7-5520-2270-4@dCNY68.00
|
|
100
|
|
@a20180718d2018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310000
|
|
105
|
|
@aak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Acong zhi zao zhong xin dao ke chuang zhong xin@e上海发展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f李伟, 蒋媛媛等编著
|
|
210
|
|
@a上海@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d2018.06
|
|
215
|
|
@a220页@c图@d24cm
|
|
225
|
2
|
@a上海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丛书@Ashang hai gai ge kai fang yu chuang xin fa zhan li lun he shi jian cong shu
|
|
300
|
|
@a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40周年所庆学术专著文集
|
|
314
|
|
@a李伟, 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蒋媛媛,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硬要你给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
|
320
|
|
@a有书目 (第216-220页)
|
|
330
|
|
@a本书总结提炼出这种模式, 并根据这种模式研究分析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方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是一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路径模式: 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科创中心, 是在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原创地, 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成为科创中心 ; 美国是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 形成产业优势, 再到科技创新优势 ; 上海是从引进成熟技术形成产业优势, 依靠初级要素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技术培育, 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中心发展模式。
|
|
410
|
0
|
@12001@a上海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丛书
|
|
517
|
1
|
@a上海发展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Ashang hai fa zhan zhuan xing li lun he shi jian tan suo
|
|
606
|
0
|
@a高技术产业@Agao ji shu chan ye@x产业发展@x研究@y上海
|
|
690
|
|
@aF127@v5
|
|
690
|
|
@aF127.51@v5
|
|
701
|
0
|
@a李伟,@Ali wei@f1966-@4编著
|
|
701
|
0
|
@a蒋媛媛,@Ajiang yuan yuan@f1981-@4编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180718
|
|
905
|
|
@aCKNYKJZYXY@b300593567-9@dF127@e77@f3
|
|
|
|
|
| |
|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上海发展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李伟, 蒋媛媛等编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06 |
| 220页:图;24cm.-(上海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丛书)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40周年所庆学术专著文集 |
| |
| ISBN 978-7-5520-2270-4:CNY68.00 |
| 本书总结提炼出这种模式, 并根据这种模式研究分析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方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是一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路径模式: 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科创中心, 是在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原创地, 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成为科创中心 ; 美国是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 形成产业优势, 再到科技创新优势 ; 上海是从引进成熟技术形成产业优势, 依靠初级要素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技术培育, 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中心发展模式。 |
| ● |
正题名: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
索取号:F127/77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593567
|
300593567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F127/77]
|
在馆
|
|
|
2
|
593568
|
300593568
|
二线期刊库/
[索取号:F127/77]
|
在馆
|
|
|
3
|
593569
|
300593569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F127/77]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