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668nam0 22002891 450
|
|
001
|
0110210121
|
|
005
|
20241110210121.0
|
|
010
|
|
@a978-7-5199-1560-5@b精装@dCNY98.00
|
|
100
|
|
@a20240125d2023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y z 001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史记疑案@Ashi ji yi an@e争议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f张大可著
|
|
210
|
|
@a北京@c研究出版社@d2023.12
|
|
215
|
|
@a425页@d24cm
|
|
314
|
|
@a张大可, 1940年生, 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
|
320
|
|
@a有索引
|
|
330
|
|
@a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讨“史记疑案”的论著。“史记疑案”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 其一, 司马迁生年与卒年 ; 其二, 司马谈作史 ; 三, “太史公释名”与《史记》书名 ; 其四, 《史记》断限与附记 ; 五, 《史记》残缺 ; 六, 《史记》补窜 ; 其七, 《史记》倒书 ; 其八, 《史记》中的抵牾与疏漏 ; 九, 《史记》取材与司马迁所见书 ; 其十, 《史记》体制义例考论。本书作者回顾一百年来学术界对司马迁生年两说的论争, 以不可辨驳的事实为依据, 以及坚强的逻辑论证, 司马迁生年两说只存在于唐代三家注, 而百年论争的总结, 则呈现王国维说真实可靠, 郭沫若说伪证不实,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可以为定论。
|
|
517
|
1
|
@a争议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Azheng yi qian nian de shi da yi an yan jiu
|
|
605
|
|
@a史记@Ashi ji@x研究
|
|
606
|
0
|
@a中国历史@Azhong guo li shi@x古代史@j纪传体
|
|
690
|
|
@aK20@v5
|
|
690
|
|
@aK204.2@v5
|
|
701
|
0
|
@a张大可@Azhang da ke@4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125
|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3874-5@dK20@e376@f2
|
|
|
|
|
| |
| 史记疑案:争议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张大可著.-北京:研究出版社,2023.12 |
| 425页;24cm |
| |
| |
| ISBN 978-7-5199-1560-5(精装):CNY98.00 |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讨“史记疑案”的论著。“史记疑案”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 其一, 司马迁生年与卒年 ; 其二, 司马谈作史 ; 三, “太史公释名”与《史记》书名 ; 其四, 《史记》断限与附记 ; 五, 《史记》残缺 ; 六, 《史记》补窜 ; 其七, 《史记》倒书 ; 其八, 《史记》中的抵牾与疏漏 ; 九, 《史记》取材与司马迁所见书 ; 其十, 《史记》体制义例考论。本书作者回顾一百年来学术界对司马迁生年两说的论争, 以不可辨驳的事实为依据, 以及坚强的逻辑论证, 司马迁生年两说只存在于唐代三家注, 而百年论争的总结, 则呈现王国维说真实可靠, 郭沫若说伪证不实,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可以为定论。 |
| ● |
正题名:史记疑案
索取号:K20/376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13874
|
300713874
|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20/376]
|
在馆
|
|
|
2
|
713875
|
300713875
|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20/37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