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419nam0 2200253 450
|
|
001
|
012023001182
|
|
005
|
20231104114539.5
|
|
010
|
|
@a978-7-209-13695-2@dCNY68.00 (含附件)
|
|
100
|
|
@a20220817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370000
|
|
105
|
|
@ab z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中国的运河@Azhong guo de yun he@d= Canals in China@f史念海著@zeng
|
|
210
|
|
@a济南@c山东人民出版社@d2022.7
|
|
215
|
|
@a288页@c地图@d24cm@e附《京杭大运河》1册
|
|
314
|
|
@a史念海 (1912-2001), 山西平陆人, 字筱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开拓者之一。
|
|
330
|
|
@a作者从远古时期自然水道的利用、先秦时期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秦汉时期对于漕运网的整理、东汉以后漕运网的破坏与补缀、隋代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政治中心地的东移及运河的阻塞、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废弛、大运河的残破及恢复论述中国的运河。回顾我国运河发展演变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 前后兴建络绎不绝。能够利用的河流, 能够开凿运河的地区, 相当多的部分都先后兴工修建。所有建成的运河都已发挥出一定的效益, 有些重要的运河在当时就已成为交通的命脉, 并且对后世也有相当巨大的影响。这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常令世人发生珍念和景慕。作者在探索历史面貌的过程中, 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联系如今的运河研究, 给人以深刻启迪。
|
|
510
|
1
|
@aCanals in China@zeng
|
|
606
|
0
|
@a运河@Ayun he@x水利史@y中国
|
|
690
|
|
@aTV@v5
|
|
701
|
0
|
@a史念海,@Ashi nian hai@f1912-2001@4著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1104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82720-2@dTV@e102@f3
|
|
|
|
|
| |
| 中国的运河= Canals in China/史念海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2.7 |
| 288页:地图;24cm+附《京杭大运河》1册 |
| |
| |
| ISBN 978-7-209-13695-2:CNY68.00 (含附件) |
| 作者从远古时期自然水道的利用、先秦时期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秦汉时期对于漕运网的整理、东汉以后漕运网的破坏与补缀、隋代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政治中心地的东移及运河的阻塞、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废弛、大运河的残破及恢复论述中国的运河。回顾我国运河发展演变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 前后兴建络绎不绝。能够利用的河流, 能够开凿运河的地区, 相当多的部分都先后兴工修建。所有建成的运河都已发挥出一定的效益, 有些重要的运河在当时就已成为交通的命脉, 并且对后世也有相当巨大的影响。这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常令世人发生珍念和景慕。作者在探索历史面貌的过程中, 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联系如今的运河研究, 给人以深刻启迪。 |
| ● |
正题名:中国的运河
索取号:TV/10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82720
|
300682720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V/102]
|
在馆
|
|
|
2
|
682721
|
300682721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V/102]
|
在馆
|
|
|
3
|
682722
|
300682722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V/102]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