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书名: | 突围原生家庭 |
|
| 作者: | 斯蒂尔 著 ;胡静 译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8 | |
| 开本页数: | 23cm  258页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84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心理学--xin li xue--通俗读物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596-3246-3 | |
| 000 | 01834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012021000081 | |
| 005 | 20210316165258.0 | |
| 010 | @a978-7-5596-3246-3@dCNY38.00 | |
| 100 | @a20190715d2019 em y0chiy50 ea | |
| 101 | 1 | @achi@cger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突围原生家庭@Atu wei yuan sheng jia ting@e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f(德) 斯蒂芬妮·斯蒂尔著@d= 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fStefanie Stahl@g胡静译@zger |
| 210 |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19.8 | |
| 215 | @a258页@d23cm | |
| 314 | @a斯蒂芬妮·斯蒂尔,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 畅销书作家。她的《突围原生家庭》是一本治愈童年心理创伤的杰作, 为那些还在原生家庭中苦苦挣扎的人们, 找到了一条心理突围的路。 | |
| 330 | @a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我们都曾受过伤。或许是爸爸妈妈期望太高, 管教太严, 总绷着脸, 在提心吊胆中, 我们无从反抗, 只能压抑自己, 讨好他们。或许是父母太忙, 没有时间照顾, 在孤独和无助中, 我们变得性格孤僻。或许是父母不和, 常大吵大闹, 对孩子也怒目相向, 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开始反抗, 逐渐变得脾气暴躁。无论是性格中的讨好、孤僻, 还是暴躁, 都是一种应激的保护策略, 就像一层僵硬的外壳, 让自我扭曲, 变形, 失去原来的模样。即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 我们的内核依然被这层外壳卡住, 动弹不得, 憋屈得透不过气来。尽管伤心过、抱怨过, 憎恨过, 也努力挣扎过, 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不知道如何突围, 找回真实的自我。于是很多人悲观地相信: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原痛”, 就像“原罪”一样, 基本无解, 即便通过漫长艰难的心理治疗也收效甚微,只能终身背负。 | |
| 500 | 10 | @a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mChinese |
| 517 | 1 | @a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Aru he zai guo qu de shang tong zhong chong jian zi wo |
| 606 | 0 | @a心理学@Axin li xue@j通俗读物 |
| 690 | @aB84@v5 | |
| 701 | 1 | @a斯蒂尔@Asi di er@g(Stahl, Stefanie)@4著 |
| 702 | 0 | @a胡静@Ahu jing@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316 |
| 905 | @aCDNYKJZYXY@b300609995-7@dB84@e318@f3 | |
| 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德) 斯蒂芬妮·斯蒂尔著= 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Stefanie Stahl/胡静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8 |
| 258页;23cm |
| ISBN 978-7-5596-3246-3:CNY38.00 |
|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我们都曾受过伤。或许是爸爸妈妈期望太高, 管教太严, 总绷着脸, 在提心吊胆中, 我们无从反抗, 只能压抑自己, 讨好他们。或许是父母太忙, 没有时间照顾, 在孤独和无助中, 我们变得性格孤僻。或许是父母不和, 常大吵大闹, 对孩子也怒目相向, 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开始反抗, 逐渐变得脾气暴躁。无论是性格中的讨好、孤僻, 还是暴躁, 都是一种应激的保护策略, 就像一层僵硬的外壳, 让自我扭曲, 变形, 失去原来的模样。即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 我们的内核依然被这层外壳卡住, 动弹不得, 憋屈得透不过气来。尽管伤心过、抱怨过, 憎恨过, 也努力挣扎过, 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不知道如何突围, 找回真实的自我。于是很多人悲观地相信: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原痛”, 就像“原罪”一样, 基本无解, 即便通过漫长艰难的心理治疗也收效甚微,只能终身背负。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突围原生家庭
索取号:B84/318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09995 | 300609995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318] | 在馆 | |
| 2 | 609996 | 300609996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318] | 在馆 | |
| 3 | 609997 | 300609997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31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