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527nam 2200289 450
|
|
001
|
012023000097
|
|
005
|
20230821140651.0
|
|
010
|
|
@a978-7-200-14588-5@b精装@dCNY49.80
|
|
100
|
|
@a20210323d2021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ita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y z 000ay
|
|
106
|
|
@ar
|
|
200
|
1
|
@a已故的帕斯卡尔@Ayi gu de pa si ka er@d= The late mattia Pascal@f(意) 路易吉·皮兰德娄著@g路畅译@zeng
|
|
210
|
|
@a北京@c北京出版社@d2021.4
|
|
215
|
|
@a273页@d21cm
|
|
225
|
2
|
@a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Anuo bei er wen xue jiang zuo jia zuo pin@i1934
|
|
314
|
|
@a路易吉·皮兰德娄 (1867-1936), 意大利小说家、戏剧家。
|
|
330
|
|
@a本书描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先的身份, 寻求另一个“自我”的经历。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 愤然出走, 人们认定他失足溺死, 他被迫改名梅伊斯, 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 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 于是他制造了梅伊斯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 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帕斯卡尔的生活, 但却再也无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离奇的情节刻画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强制力, 以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作品表现了害怕丧失自我的主题, 十分契合当下人们寻找自我的心理。
|
|
410
|
0
|
@12001 @a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i1934
|
|
510
|
1
|
@aLate mattia Pascal@zeng
|
|
606
|
0
|
@a长篇小说@Achang pian xiao shuo@y意大利@z现代
|
|
690
|
|
@aI504@v5
|
|
701
|
1
|
@a皮兰德娄@Api lan de lou@g(Pirandello, Luigi),@f1867-1936@4著
|
|
702
|
0
|
@a路畅@Alu chang@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323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91862-4@dI504@e1139@f3
|
|
|
|
|
| |
| 已故的帕斯卡尔= The late mattia Pascal/(意) 路易吉·皮兰德娄著/路畅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4 |
| 273页;21cm.-(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1934) |
| |
| |
| ISBN 978-7-200-14588-5(精装):CNY49.80 |
| 本书描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先的身份, 寻求另一个“自我”的经历。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 愤然出走, 人们认定他失足溺死, 他被迫改名梅伊斯, 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 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 于是他制造了梅伊斯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 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帕斯卡尔的生活, 但却再也无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离奇的情节刻画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强制力, 以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作品表现了害怕丧失自我的主题, 十分契合当下人们寻找自我的心理。 |
| ● |
正题名:已故的帕斯卡尔
索取号:I504/1139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91862
|
300691862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504/1139]
|
在馆
|
|
|
2
|
691863
|
300691863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504/1139]
|
在馆
|
|
|
3
|
691864
|
300691864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504/1139]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