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775nam0 2200289 450
|
|
001
|
012021000606
|
|
005
|
20210512095811.9
|
|
010
|
|
@a978-7-109-26958-3@dCNY45.00
|
|
100
|
|
@a20201204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k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中国脱贫攻坚@Azhong guo tuo pin gong jian@e公共服务助力新时代减贫@f杨迎亚著
|
|
210
|
|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0.10
|
|
215
|
|
@a162页@c图@d21cm
|
|
300
|
|
@a安阳工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 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及提升策略研究 (BSI2020001)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机理研究 (2021-ZZIH-002)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
314
|
|
@a杨迎亚, 河南新蔡人, 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
|
320
|
|
@a有书目 (第147-162页)
|
|
330
|
|
@a本书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公共服务与减贫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来讲, 首先本书对公共服务与减贫相关的理论及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 进而构建理论模型对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进行阐释, 然后对公共服务减贫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其次本书分别构建了公共服务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贫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对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及贫困水平进行相应的测算, 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当前中国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贫困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计量模型分别对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减贫效应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本书从资本积累、致贫原因及当前扶贫目标等方面考虑, 选取公共服务的三个领域: 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对公共服务具体维度的减贫效应展开细化分析。
|
|
517
|
1
|
@a公共服务助力新时代减贫@Agong gong fu wu zhu li xin shi dai jian pin
|
|
606
|
0
|
@a公共服务@Agong gong fu wu@x关系@x扶贫@x研究@y中国
|
|
690
|
|
@aD6@v5
|
|
690
|
|
@aF12@v5
|
|
701
|
0
|
@a杨迎亚@Ayang ying ya@4著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512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17326-8@dD6@e496@f3
|
|
|
|
|
| |
| 中国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助力新时代减贫/杨迎亚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10 |
| 162页:图;21cm |
| 安阳工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 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及提升策略研究 (BSI2020001)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机理研究 (2021-ZZIH-002)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 |
| ISBN 978-7-109-26958-3:CNY45.00 |
|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公共服务与减贫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来讲, 首先本书对公共服务与减贫相关的理论及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 进而构建理论模型对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进行阐释, 然后对公共服务减贫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其次本书分别构建了公共服务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贫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对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及贫困水平进行相应的测算, 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当前中国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贫困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计量模型分别对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减贫效应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本书从资本积累、致贫原因及当前扶贫目标等方面考虑, 选取公共服务的三个领域: 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对公共服务具体维度的减贫效应展开细化分析。 |
| ● |
正题名:中国脱贫攻坚
索取号:D6/496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17326
|
300617326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D6/496]
|
在馆
|
|
|
2
|
617327
|
300617327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D6/496]
|
在馆
|
|
|
3
|
617328
|
300617328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D6/49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