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628nam 2200289 450
|
|
001
|
012021000429
|
|
005
|
20210421165516.3
|
|
010
|
|
@a978-7-5594-5023-4@b精装@dCNY59.80
|
|
100
|
|
@a20210120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jpn
|
|
102
|
|
@aCN@b320000
|
|
105
|
|
@ay z 000cy
|
|
106
|
|
@ar
|
|
200
|
1
|
@a物哀@Awu ai@f(日) 本居宣长, 大西克礼著@g王向远译
|
|
210
|
|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0.12
|
|
215
|
|
@a303页@d20cm
|
|
225
|
2
|
@a日本美学系列@Ari ben mei xue xi lie
|
|
314
|
|
@a本居宣长, 日本学者、思想家, 日本国学的集大成者, 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名人之一。大西克礼, 日本美学家、东京帝国大学 (东京大学前身) 名誉教授, 退休后埋首于美学研究与翻译。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
|
|
330
|
|
@a千年前,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写出了美学表达--物哀。哀是怜悯, 也是感叹、赞扬, 是内心直接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 四季推移, 大自然反映人事无常、发出死亡警告, 万物都是一期一会。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 风花雪月, 心向往之。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将物哀定义为“知物之心”, 物哀是感受风物的姿态变换, 让无法言说的美得以呈现。物哀情感的经典对象是落樱。看樱花落下, 我们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瞬, 所以有了客观下的漠然、热情, 或哀愁, 一切都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 象征人类认识了生命局限后的净化与超脱, 转身谈论真实情感。
|
|
410
|
0
|
@12001 @a日本美学系列
|
|
606
|
0
|
@a随笔@Asui bi@y日本@z近现代@j作品集
|
|
690
|
|
@aI306@v5
|
|
701
|
0
|
@a本居宣长@Aben ju xuan chang@4著
|
|
701
|
0
|
@a大西克礼@Ada xi ke li@4著
|
|
702
|
0
|
@a王向远@Awang xiang yuan@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421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13149-51@dI306@e43@f3
|
|
|
|
|
| |
| 物哀/(日) 本居宣长, 大西克礼著/王向远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12 |
| 303页;20cm.-(日本美学系列) |
| |
| |
| ISBN 978-7-5594-5023-4(精装):CNY59.80 |
| 千年前,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写出了美学表达--物哀。哀是怜悯, 也是感叹、赞扬, 是内心直接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 四季推移, 大自然反映人事无常、发出死亡警告, 万物都是一期一会。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 风花雪月, 心向往之。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将物哀定义为“知物之心”, 物哀是感受风物的姿态变换, 让无法言说的美得以呈现。物哀情感的经典对象是落樱。看樱花落下, 我们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瞬, 所以有了客观下的漠然、热情, 或哀愁, 一切都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 象征人类认识了生命局限后的净化与超脱, 转身谈论真实情感。 |
| ● |
正题名:物哀
索取号:I306/4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13149
|
300613149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306/43]
|
在馆
|
|
|
2
|
613150
|
300613150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306/43]
|
在馆
|
|
|
3
|
613151
|
300613151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306/43]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