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885nam0 2200313 450
|
|
001
|
012023000303
|
|
005
|
20231018100202.6
|
|
010
|
|
@a978-7-109-29824-8@dCNY48.00
|
|
100
|
|
@a20220927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ck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历史考略@Aer shi shi ji qian ban ye zhong guo nong ye yu sheng wu lei xue hui li shi kao lve@e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f董维春 ... [等] 编著
|
|
210
|
|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2.8
|
|
215
|
|
@a96页@c图, 肖像@d27cm
|
|
304
|
|
@a题名页题: 董维春, 刘晓光, 朱世桂, 袁家明, 高俊编著
|
|
314
|
|
@a董维春, 管理学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光, 管理学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世桂, 科技史博士, 研究员,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文化遗产部) 党总支书记。
|
|
320
|
|
@a有书目 (第92-93页)
|
|
330
|
|
@a本书主要考证梳理了中华农学会、中华森林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华昆虫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共10个农业和生物类学会的创立背景、创始人及业务骨干、创立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主办的学术期刊等情况, 希望通过文献档案等史实资料, 呈现它们创立的历史背景、还原学会在当时的学术作用, 梳理它们近代发展历史, 真实叙述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的成立发展, 从而反映和丰富社团组织、南京地区高校的历史文化, 以及近代农业和生物领域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研究等, 以期对当今学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借鉴。
|
|
606
|
0
|
@a农业@Anong ye@x学会@x研究@y中国@z20世纪
|
|
606
|
0
|
@a生物学@Asheng wu xue@x学会@x研究@y中国@z20世纪
|
|
690
|
|
@aS@v5
|
|
690
|
|
@aQ@v5
|
|
701
|
0
|
@a董维春@Adong wei chun@4编著
|
|
701
|
0
|
@a刘晓光@Aliu xiao guang@4编著
|
|
701
|
0
|
@a朱世桂@Azhu shi gui@4编著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1018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78229-31@dS@e3135@f3
|
|
|
|
|
| |
|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历史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董维春 ... [等] 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8 |
| 96页:图, 肖像;27cm |
| |
| |
| ISBN 978-7-109-29824-8:CNY48.00 |
| 本书主要考证梳理了中华农学会、中华森林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华昆虫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共10个农业和生物类学会的创立背景、创始人及业务骨干、创立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主办的学术期刊等情况, 希望通过文献档案等史实资料, 呈现它们创立的历史背景、还原学会在当时的学术作用, 梳理它们近代发展历史, 真实叙述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的成立发展, 从而反映和丰富社团组织、南京地区高校的历史文化, 以及近代农业和生物领域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研究等, 以期对当今学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借鉴。 |
| ● |
正题名: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历史考略
索取号:S/3135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78229
|
300678229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3135]
|
在馆
|
|
|
2
|
678230
|
300678230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3135]
|
在馆
|
|
|
3
|
678231
|
300678231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3135]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