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2377nam0 2200265 450
|
|
001
|
012021000275
|
|
005
|
20151103104237.1
|
|
010
|
|
@a978-7-5086-5348-8@b精装@dCNY98.00
|
|
100
|
|
@a20151103d2015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rus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y z 000ay
|
|
106
|
|
@ar
|
|
200
|
1
|
@a生存与命运@Asheng cun yu ming yun@f(苏) 瓦西里·格罗斯曼著@g严永兴, 郑海凌译
|
|
210
|
|
@a北京@c中信出版社@d2015.10
|
|
215
|
|
@axxiii, 913页@d22cm
|
|
314
|
|
@a瓦西里·格罗斯曼 (Vasily Grossman, 1905-1964), 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理系, 19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 1937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严永兴, 1940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俄苏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郑海凌, 1950年生,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翻译有《童年》《母亲》《死魂灵》《离散情侣》等俄语小说, 译作《夜莺大盗》获1987年首届彩虹文学翻译奖, 《雾中星》获1995年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
|
330
|
|
@a1961年2月14日, 苏联当局派克格勃闯入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住宅, “逮捕”了一份小说书稿。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判定它“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 “两百年后也不可能出版”。这就是《生存与命运》, 后来的人们称它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在这部以卫国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中, 格罗斯曼用托尔斯泰式的宏大格局和契诃夫式的动人笔触, 一方面叙述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另一方面讲述普通人尤其是沙波什尼科夫一家的遭遇, 全景展现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生活。这是一整个时代的写照, 一部极权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部20世纪最黑暗年代的心灵史诗。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 从前线的城市废墟到后方的科学实验室, 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斯大林的古拉格, 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没有比《生存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格罗斯曼细腻而专注地书写无情战争的真实画面、错综复杂的人生百态、个人对暴力的艰难反抗, 通过众多人物在战争和极权双重碾压之下的悲惨命运, 揭示出那块土地满载的失落与悲怆, 以及人民的恐惧与希望。格罗斯曼是“苏联社会的第一个自由之声”, 是极其罕见地兼具自由精神和道德勇气的作家。他直视苏联社会的灵魂深处, 见证苦难, 见证人性, 见证希望, 完成了很多苏联作家竭尽全力却没有取得的成就。
|
|
606
|
0
|
@a长篇小说@Achang pian xiao shuo@y苏联@z现代
|
|
690
|
|
@aI504@v5
|
|
701
|
1
|
@a格罗斯曼@Age luo si man@g(Гроссман, Василий),@f1905-1964@4著
|
|
702
|
0
|
@a严永兴@Ayan yong xing@4译
|
|
702
|
0
|
@a郑海凌@Azheng hai ling@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151103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42855-57@dI504@e892@f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