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606oam2 22003011 450
|
|
001
|
0123185741
|
|
005
|
20241023185741.0
|
|
010
|
|
@a978-7-5194-8114-8@dCNY72.00
|
|
100
|
|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ak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研究@Azhong guo te se yi liu da xue jiao xue zhi liang bao zhang you xiao xing yan jiu@f赵幸著
|
|
210
|
|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
|
215
|
|
@a275页@c图@d24cm
|
|
225
|
2
|
@a光明文丛系列@Aguang ming wen cong xi lie
|
|
300
|
|
@a光明版
|
|
314
|
|
@a赵幸, 女, (1988-), 河南人, 管理学博士。2019年7月至今在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院担任专任教师及硕士生导师。
|
|
320
|
|
@a有书目
|
|
330
|
|
@a本书围绕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质量保障能力及其运行效度直接影响其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 遵循“现状反思-比较借鉴-理论建构-实践应用-路径优化”的整合路径探究其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性。本成果以应用研究为主,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 梳理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 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有益经验, 分析和解构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开发并建构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共同治理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典型案例并对其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从共治生善意、共治促善为、共治出善者、共治求善态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质量保障有效性的优化路径。
|
|
410
|
0
|
@12001@a光明文丛系列
|
|
606
|
0
|
@a高等学校@Agao deng xue xiao@x教学质量@x质量管理@x研究@y中国
|
|
690
|
|
@aG64@v5
|
|
690
|
|
@aG642.0@v5
|
|
701
|
0
|
@a赵幸,@Azhao xing@f1988-@4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820
|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1124-5@dG64@e764@f2
|
|
|
|
|
| |
| 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研究/赵幸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4.07 |
| 275页:图;24cm.-(光明文丛系列) |
| 光明版 |
| |
| ISBN 978-7-5194-8114-8:CNY72.00 |
| 本书围绕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质量保障能力及其运行效度直接影响其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 遵循“现状反思-比较借鉴-理论建构-实践应用-路径优化”的整合路径探究其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性。本成果以应用研究为主,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 梳理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 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有益经验, 分析和解构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开发并建构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共同治理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典型案例并对其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从共治生善意、共治促善为、共治出善者、共治求善态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质量保障有效性的优化路径。 |
| ● |
正题名: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研究
索取号:G64/764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11124
|
300711124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64/764]
|
在馆
|
|
|
2
|
711125
|
300711125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64/764]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