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880nam0 2200301 45
|
|
001
|
012016000000
|
|
005
|
20161111121212.0
|
|
010
|
|
@a978-7-5141-5698-0@dCNY52.00
|
|
100
|
|
@a20161111d2015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
102
|
|
@aCN@b110000
|
|
105
|
|
@ay a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社会不公信息对大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Ashe hui bu gong xin xi dui da zhong xue sheng xin li ji xing wei de ying xiang@f潘云华,陈勃著
|
|
210
|
|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15
|
|
215
|
|
@a266页@d24cm
|
|
300
|
|
@a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XLA002)最终成果
|
|
314
|
|
@a潘云华(1970-),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在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经济社会学领域。
|
|
314
|
|
@a陈勃(1966-),教授,赣南师范学院副院长,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两项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CSSCI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三部,参编书籍六部,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九项。
|
|
320
|
|
@a有书目 (第244-266页)
|
|
330
|
|
@a本书首先以心理学、传播学为最重要的学科基础,同时借鉴了教育学及社会学的一些观点和概念对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社会认知及行为取向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然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验以及内容分析等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揭示社会不公信息的摄入与大中学生社会认知及行为取向的关系。最后根据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果,从改善信息环境和各层面的教育视角,提出如何通过恰当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大中学生能够树立恰当的公正观,实现良好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
|
606
|
0
|
@a大学生@Ada xue sheng@x社会心理学@x研究
|
|
606
|
0
|
@a中学生@Azhong xue sheng@x社会心理学@x研究
|
|
690
|
|
@aB84@v5
|
|
701
|
0
|
@a潘云华,@Apan yun hua@f1970-@4著
|
|
701
|
0
|
@a陈勃,@Achen bo@f1966-@4著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161111
|
|
905
|
|
@aCDNYKJZYXY@b537540-2@dB84@e226@f3
|
|
|
|
|
| |
| 社会不公信息对大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潘云华,陈勃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
| 266页;24cm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XLA002)最终成果 |
| |
| ISBN 978-7-5141-5698-0:CNY52.00 |
| 本书首先以心理学、传播学为最重要的学科基础,同时借鉴了教育学及社会学的一些观点和概念对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社会认知及行为取向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然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验以及内容分析等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揭示社会不公信息的摄入与大中学生社会认知及行为取向的关系。最后根据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果,从改善信息环境和各层面的教育视角,提出如何通过恰当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大中学生能够树立恰当的公正观,实现良好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
| ● |
正题名:社会不公信息对大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索取号:B84/226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537540
|
300537540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226]
|
在馆
|
|
|
2
|
537541
|
300537541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226]
|
在馆
|
|
|
3
|
537542
|
300537542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4/22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