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
01700nam0 2200289 450
|
|
001
|
012022000528
|
|
005
|
20220607161322.6
|
|
010
|
|
@a978-7-5598-2795-1@dCNY90.00
|
|
100
|
|
@a20201030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
@aCN@b450000
|
|
105
|
|
@ac z 000yy
|
|
106
|
|
@ar
|
|
200
|
1
|
@a谈鲍勃·迪伦@Atan bao bo ·di lun@e精选评论集@e1968-2010@d= Bob Dylan by Greil Marcus@ewriting 1968-2010@f(美) 格雷尔·马库斯著@g董楠译@zeng
|
|
210
|
|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0.9
|
|
215
|
|
@a10, 534页@c肖像@d21cm
|
|
314
|
|
@a格雷尔·马库斯,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乐评人, 著有《老美国志异》《死者猫王》等。董楠, 翻译、自由职业者, 译作有《此地无人生还》《老美国志异》《聆听大门》等。
|
|
330
|
|
@a本书是当代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乐评人格雷尔·马库斯多年研究鲍勃·迪伦及美国流行音乐文化史的心得, 结集成为这本精选文化评论集。从迪伦的专辑乐评, 到其演唱会实录及参演电影的评论, 再到给予迪伦音乐养分和受他影响的乐人们的小传……在本书中, 读者不仅能了解到迪伦的创作经历始末, 还能将视野拓宽到迪伦的乐界同侪们的艺术人生, 把迪伦作品置于原境年代进行横向比较, 获得理解迪伦其人与其作品之文化意义的崭新视角。马库斯以独特的细腻笔触和他对音乐与历史的庞大知识积累, 深究鲍勃迪伦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风向的变迁、音乐产业的变革。
|
|
500
|
10
|
@aBob Dylan by Greil Marcus : writing 1968-2010@mChinese
|
|
517
|
1
|
@a精选评论集@Ajing xuan ping lun ji
|
|
600
|
1
|
@a鲍勃·迪伦@Abao bo ·di lun@g(Dylan, Bob),@f1941-@x音乐评论@j文集
|
|
606
|
0
|
@a音乐家@Ayin yue jia@x音乐评论@y美国@z现代@j文集
|
|
690
|
|
@aJ6@v5
|
|
701
|
1
|
@a马库斯@Ama ku si@g(Marcus, Greil)@4著
|
|
702
|
0
|
@a董楠@Adong nan@4译
|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607
|
|
905
|
|
@aCDNYKJZYXY@b300659898-9@dJ6@e206@f2
|
|
|
|
|
| |
| 谈鲍勃·迪伦:精选评论集:1968-2010= Bob Dylan by Greil Marcus:writing 1968-2010/(美) 格雷尔·马库斯著/董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9 |
| 10, 534页:肖像;21cm |
| |
| |
| ISBN 978-7-5598-2795-1:CNY90.00 |
| 本书是当代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乐评人格雷尔·马库斯多年研究鲍勃·迪伦及美国流行音乐文化史的心得, 结集成为这本精选文化评论集。从迪伦的专辑乐评, 到其演唱会实录及参演电影的评论, 再到给予迪伦音乐养分和受他影响的乐人们的小传……在本书中, 读者不仅能了解到迪伦的创作经历始末, 还能将视野拓宽到迪伦的乐界同侪们的艺术人生, 把迪伦作品置于原境年代进行横向比较, 获得理解迪伦其人与其作品之文化意义的崭新视角。马库斯以独特的细腻笔触和他对音乐与历史的庞大知识积累, 深究鲍勃迪伦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风向的变迁、音乐产业的变革。 |
| ● |
正题名:谈鲍勃·迪伦
索取号:J6/206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659898
|
300659898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J6/206]
|
在馆
|
|
|
2
|
659899
|
300659899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J6/206]
|
在馆
|
|